广东人在上海

 找回密码
 我要注册

扫一扫,访问微社区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12
返回列表 发新帖
楼主: Alexlu

婚姻这点事(个人写作),希望大家给给意见

[复制链接]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7-24 17:11:24 | 显示全部楼层
又组织了半天,写了一点:

  西方治疗模式在中国本地的应用
  中国人重视恩情,被认为“强加于人”或者“感情过分依赖”
  很多的父母是传统的中国农民,甚至目不识丁,但是他们的淳朴和做人的哲学和态度却令很多人敬佩。没有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,待人接物也很东方。他很疼爱你,甘愿为你做很多事情,更常常要你吃这吃那,花很多心思在营养方面,即使你不喜欢吃,也要领情。从现代的人际关系学问来说,岂不是强加于人?若家庭治疗师介入,很有可能会指出他这种沟通模式的问题。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,有多少治疗师会鼓励孩子用感激父母恩情的角度,体会她们的辛劳,理解她们付出无尽的爱心,而改变我们对那些吃的反应?当然我不是说治疗师一定要令孩子妥协,而只是想说,我们活在中西文化的交会中,却不一定以西方社会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为标准,忽略了一些本地家庭的相处模式。
  另外,西方的治疗观念是倾向于认为独立,有主见,不被别人情绪所牵引的才是健康。结果受到西方训练的治疗师往往会忽略一些家庭成员的感情需要,比如寡妇独立抚养独生子,治疗师会容易觉得母亲对孩子产生过分依恋的情感,介入时,会鼓励孩子更独立。但是深深一层,年迈的母亲除了在情感上依靠孩子外,还有什么的情感对象?在鼓励孩子独立之余,可否更加多的考虑怎样回应年迈母亲的情感需要?
  本地家庭的沟通比较含蓄
  很多婚姻治疗的过程都特别注意夫妇的沟通模式,会否因太间接而产生误会。无疑,真诚,直接是好,但是很多中国传统家庭不太习惯用言语来表达,而是用行动来表达心意。我们工作者要读懂行动背后的心意,特别是一些草根阶层以及新生代夫妇,如果工作者细心了解,就会发现夫妇间可能用行动来表达,例如妻子半夜为丈夫修补衣服,而丈夫在发薪水当天买了妻子喜欢吃的东西回家。
  媒体对我们的影响也相当的大,对爱的表达要求浪漫于直接,然而在现实当中,夫妇之间充满了大大小小的琐碎的事情,我们要在这些琐碎的事情中协助夫妇寻找彼此的爱意。
  解读当事人的弦外之音,顾及他们表达的困难
 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,不同生活经历和性格和习惯,在辅导中,往往会有很多当事人不能表达自己的苦衷,不习惯表达自己内心的挣扎,家人又不能解读,造成不必要的误会,内心又觉得委屈,却不知道怎么表达。辅导员除了引导当事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外,或许更多的需要明白他们的困难,甚至借用辅导员的语言,帮助他们表达心声。
  一个好的问题,能引发当事人自我反省。因为他们已经有能力表达内心的挣扎矛盾和困扰。然而,若这种提问技巧不加以改良,直接在辅导本地家庭时使用,会比较容易出现下面的问题:
  当事人不懂得表达自己,未能准确地回应问题。有时无论辅导员问什么问题,他们都是说同样的话,辅导员要理解他们陈述的故事,并道出重点。
  当事人对某些感受给予应然答案,而不是实然答案。比如妻子因为丈夫每天很晚回家而感到恼怒,她可能会如此回应: 丈夫是为了生计,我又怎么能生他的气呢?但是表达时候,她已经是充满怒火的,只是认为这种情况下,愤怒是不合理的,就给予一个她认为比较合理的回应。这个时候,辅导员应该要读懂她的弦外之音,可以这么跟当事人说: 我知道你想体谅你丈夫的困难,但内心又盼望他能早点回家,是否不好意思表达你的不满?
  由此引申,在中国辅导家庭或者夫妻的个案,工作者要多从当事人的回应他们的弦外之音,了解他们内心的挣扎、矛盾,当事人往往在这方面十分欠缺,需要辅导员协助。
  4、尊重每一个家庭,每一段关系的特质
    我们不断的接受训练和辅导,认识更多的辅导理论时,会渐渐的建立一套理想的关系模式。而忽略每段关系都有其独特性,要理解和尊重。(待续)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4-7-26 21:04:16 | 显示全部楼层
冲着这字数,必须赞一个。(*^__^*) 嘻嘻……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7-27 01:49:41 | 显示全部楼层
深思一夜,继续更新。
第三章各种类型的婚姻
婚姻由两个人组成,在组合调适过程中,要不断的适应,迁就,经历不同的阶段。家庭只有二人世界开始,一直到养儿育女,一直到空巢期,最后面对配偶去世。在婚姻的不同阶段,夫妻之间可能发展不同类型的互动形态。这章主要描述这些经常出现的互动形式:
第一、你追我避类型夫妇
一般来说,这种类型的夫妻的表现是一方诸多不满,另一方报以沉默,以回避对方;不满的一方继续催迫,步步逼近,直至逃避的一方报以颜色,最后印发冲突;冲突过后,逃避的一方继续用沉默来面对配偶。因此表面上看,是一方很想为关系努力付出,而另一方的态度则是不在乎;又或者是一方逼人太甚,使一方完全失去自我的空间。
解读特征
1、情感追逐者喜欢与人产生联系,而情感逃避者喜欢独处,或者是对事物更加感兴趣。前者惯于表达自己,后者则是惯于收藏自己。
2、情感追逐着的效率较快,而且比较急躁;情感逃避者则比较缓慢,做事倾向审慎。如是者,速度快的一方不满配偶做事拖泥带水,而速度慢的一方则怕配偶给予太大压力,害怕失去个人空间。
3、很多时候,情感追逐着会以愤怒来表达不满,不住的投诉,但是配偶却不加理会,又或者是敷衍回应,然后又沉迷于自己的世界。对感情追逐着来说,投诉的背后是害怕被遗弃,有时配偶未能及时回应需求时,被遗弃的恐惧会另自己不断的催迫对方,未能给予对方空间,直至对方咆哮。但对感情追逐者来说,咆哮起码比沉默好,咆哮代表你还注意我,沉默却好像漠视我的存在。
4、情感逃避者内心的恐惧是害怕被吞噬,或许是从前的个人空间被严重侵犯,例如被父母强迫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情,但因为父母较为权威,自己不能正面反抗,唯有以沉默表示抗议。沉默最大的武器就是另对方永远无法知道自己的底蕴,对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苦无对策,逃避者便可以产生保护自己的空间---一个只有自己而没有别人干扰的空间。然而在情感追逐着真的放弃追逐时,逃避者又会害怕被遗弃,下意识会做出一些事情,另配偶继续追逐。因此,纵然情感逃避者不断声称需要空间,要配偶让自己独处,但他们其实害怕配偶真的完全放弃。
5、若不断的追逐哦依然不能令逃避者有正面回应时,情感追逐者便不住声言放弃,但情感逃避者又会做出一些反应,令追逐者以为有希望,不断循环追逐。
6、情感追逐者与逃避者都有表达内在脆弱感受的困难,追逐者以投诉的方式,想抓住对方,内心怕被拒绝,而情感逃避者同样怕开放自己,担心被抗拒与批评。双方内心都十分渴望被对方完全接纳。
在一般情况下,你追我避循环不息,直至某些外在因素出现而产生变化,例如第三者的出现,或者家庭遭遇突变,孩子出生等,这些外在因素令关系失衡,引发危机。但其实危机可以让夫妇重新检视彼此的相处模式,在危机中出现机会。
介入要点
作为辅导员,我们可以以下方式介入:
1、先评估婚姻,夫妇彼此是否想改善关系,看看夫妇能否一起讨论问题。一般来说,情感追逐者教积极投入辅导,情感逃避者却未必愿意参与。
2、夫妇两人一起面谈,情感追逐者会占据较多的讨论空间,而情感逃避者会比较沉默,不介意配偶占用更多的表达空间。若情感逃避者真的在共同面谈时有很大困难,辅导员可以安排单独面见,了解他的心声,与他商讨如何在与配偶面谈时,让对方聆听他内心的说话。
3、情感逃避者十分注意安全感,辅导员的一个眼神,一个问题,都会令他们意识到是否被接纳。这对辅导员的挑战是:我们能否以开放的心灵,聆听清楚情感逃避者的心声,辅导员已经聆听了情感追逐者很多对感情逃避者的投诉,例如做了一些看似不负责任的行为,若辅导员不其然问情感逃避者:晚上的时候,什么令你不愿意和孩子们一起玩耍? 一个这样的问题,已经令逃避者意识到辅导员站在配偶一方,自己想要辩解似的。若我们问: 我可否了解更多你与孩子的关系。 这样,相对来说会给情感逃避者一个更加宽阔的空间表达自己。
4、辅导情感追逐者,是协助他们以健康的方法与配偶联系,一种怕被遗弃的恐惧感令他们不能给予配偶适当的空间,辅导员可以与情感追逐者探讨这种担心的由来,是否因为童年阴影,还是配偶实际上做过一些遗弃的行为。很多时候,辅导员会发现,这种恐惧在配偶做出任何具体行动前已经出现,情感追逐者越是担心,越迫使情感逃避者跑得更远,于是情感追逐者更肯定自己担心的信息,不住操控,越弄越糟。辅导员可以引导情感追逐者思考配偶用什么方法表达爱意,尝试进入配偶的世界,而不单活在自己的恐惧中。情感追逐者若能了解配偶对的自己的爱意,只是表达的方式不是自己所期待的,这样会比较放松。另外,情感追逐者也要学习处理焦虑,不要把担心化为对配偶的催迫和操控。
5、可以的话,引导情感逃避者多表达自己,一是释放他们内心,二是令情感追逐者放心,因为他们过去的恐惧或多或少是由于情感逃避者过分内敛,若情感逃避者多开放,情感追逐者就不用诸多猜度,安全感相对会提升,也就给予逃避者更大的空间。
6、情感逃避者必须在安全的气氛下才会开放自己,因此情感追逐者要给配偶聆听的空间,不加判断,否则情感逃避者很容易再缩回收藏自己收藏的世界里。辅导员也可以引导情感逃避者了解这种害怕被吞噬的忧虑,是否与昔日成长的经验有关。让他们明白,他们是希望突破自己成长上的障碍,还是依然活在无形的害怕中?其实情感逃避者心底里也希望与人真正联系,只是害怕被吞噬和被误解;若他们敢于开放自己,突破障碍和焦虑,便能与人产生真正的情感联系。
7、情感追逐者要学习接触自己的脆弱,并与人分享感受,而非以指控,投诉与人联系。情感追逐者接触到自己的内在感受,思想,便可以不再用怒气保护自己,反而能真诚地与配偶相处。
接受辅导而能改善关系的夫妇,通常会重新体会表达的神髓。情感逃避者发现表达原来那么重要,不能假设对方一定明白,而情感追逐者开始分辨出配偶需要的是空间,沉默并非遗弃,他们会较懂得分享情感,而少一些控诉。
第二、冷战型夫妻
这类型的夫妇表面上市和谐的,因为他们很少正面冲突,换句话说,他们都倾向避免冲突。大家都把问题藏在心里,甚少表达。其实夫妻间有冲突时再正常不过的,冲突发生时,双方会发现彼此的异同,一方面要接纳异己,另一方面也面对自己从来不知的幽暗面,然后在这些接纳异己与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不断成长。若夫妻刻意避免冲突,非但双方都会感到疏离,而且会 把问题累计下去,直至突然爆发。我们经常回听到这样的一句: 我以为大家相处得很好,但是万万想不到他突然告诉我他爱上了别的女孩。 又或者其中一方在没有预兆下突然宣布离婚,毅然远离家园。亦正是这个时候,冷战类型的夫妇才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总的来说,他们的特征包括:
1、他们甚少冲突,双方都好像有一个内在的探测器,知道对方会因为什么事情与自己争吵,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,把心事藏起来,但藏起来不等于化解,有时对方真的做了一些自己吃不消的事情,但为了避免冲突,唯有不住的忍受。
2、双方存在一些没有经过澄清的印象,而且渐渐变化成偏见。一旦偏见形成了,即使对方有什么改变,都依然维持偏见的印象。甚至是积存起来的怒气与愤恨。
3、心灵缺乏沟通,双方都拥有自己的世界。丈夫可能沉醉于事业,妻子则忙于照顾孩子。纵使有时间沟通,也没有信心分享心事,因为不知道对方是否真的明白和接纳。
4、夫妻渐渐失去解决分歧的能力,怕提出问题,唯有各自活在自己的天地,彼此都感到陌生,情感疏离,关系越拉越远,更难于共同分享。一般来说,这类型夫妇关系的核心是子女,又或者是一些传统男女角色的责任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4-7-27 01:54:44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啊怡 于 2014-9-15 12:25 PM 编辑

我好似全部看完了一遍,

除了有些许错别字之外,对你的文笔感到惊讶~

原来你懂这么多,

想一件事情的时候居然钻研的这么深,

然后自己看法可以发表一连篇滔滔不绝,

赞一个啊!继续加油!


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7-28 23:25:49 | 显示全部楼层
再更新一些。

介入要点
1、首先弄清楚双方是否愿意努力改善关系。很多时候,辅导员比他们还着紧他们的关系,以致辅导员不断努力,他们却像旁观者。故此辅导员要给予他们心理准备,让他们知道,婚姻关系十分依赖他们共同努力。在辅导过程中,辅导员亦要不时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,作出适当的反映。
2、他们的致命伤是害怕冲突,因此,若立即讨论他们的分歧,很可能让他们再次逃避。辅导员不妨先从原生家庭或他们的恋爱史入手,发掘他们原来吸引对方的地方,从立体的向度,帮助他们认识眼前那个看似陌生的配偶。
3、探讨彼此害怕冲突的由来。很多时候,或许会发现这类型的夫妇长在父母极度不和谐的家庭,自小承受父母不和的创伤,长大以后决心避免冲突,不要让下一代受苦,建立一个幸福的家。在害怕冲突的心灵背后,是一份善良的愿望。
4、在双方重建一定信心后,再慢慢拆解他们之间积存的分歧。一般来说,夫妇不太习惯这个阶段,甚至认为关系比以前更差。辅导员可以把这个时候理解为解决分歧的学习,梳理他们过程中的感受。辅导员一方面要明白他们不安的地方,另一方面以这些经验和体会,帮助他们建立一套讨论分歧的沟通模式。
5、辅导员可以建议夫妇在辅导室里才讨论分歧,回家时做一些他们喜欢和习惯的事情,因为在他们还未掌握解决分歧的沟通模式之前,最好有个第三者在场协助。直至他们渐渐建立信心,掌握解决分歧的沟通技巧。
6、彼此表达累积的不满时,一时间是难以接受的,但辅导员可以把这种表达理解为信任而且低过渡期的表现,同时协助双方把不满以感受的说话讲出,而非借此攻击对方。
7、表达不满的同时,也要加插彼此欣赏的地方,例如欣赏对方真诚的聆听,欣赏对方曾经为自己付出等等。此外也要有足够的空间让彼此消化不安的情绪。
除了学些解决分歧之外,夫妇也要腾出时间,直接沟通。过去各自生活有自己的世界,经过一场危机后,应意识到彼此分享的重要。
第三、患病型的夫妻
另一些夫妇的互动形态,是一方呈现病症,而另一方以照顾者的身份自居。当然,患上情绪病的原因十分复杂,亦关乎生理因素,但在一方真的患上某种情绪病时,夫妇的互动形态便受到很大影响。最常见的情绪病时抑郁,也有焦虑症,自毁性行为等。若夫妻一方患病,夫妇的表现形态会出现下面常见的特征:
1、患病一方的自我肯定和自我价值感到越来越低落,甚至讨厌自己成为别人的负累。然而他们却需要依赖配偶,对自己独立的能力缺乏信心。他们需要由配偶的肯定来确立自己的价值。
2、虽然他们不想成为别人的负累,却会紧紧抓住配偶不放,他们的情感犹如钟摆,一时会很怕回去配偶,而变得操控,另一时却用冷漠的态度来掩饰自己情感上的依赖。
3、面对配偶的困难,照顾的一方既感到内疚,又觉得吃力。内疚是因为面对配偶的病情,感到有心无力,甚至自责未能给到配偶幸福;另一方面感到吃力,是配偶过分依赖自己,在内疚吃力之间挣扎矛盾,一时因为内疚而愿意为配偶付出很多,但一时又因为过分吃力而谴责配偶,产生抗拒和排斥。
4、表面看来,患病的一方似乎不断需要配偶的肯定和照顾,但有时深想一层,照顾的一方亦需要患病的一方确立自己的存在价值。有时患者一方渐渐康复,不再如往日一样需要照顾时,反而是照顾的一方否定他康复的信心,下意识要他保存依赖的状态。例如他们会向患者问:“你要独立做这个事情,我实在放心不下,万一你出错,做不来怎么办?以前的你也试过失败。 言语间充满否定。
5、夫妇的联系主要以病情为核心,一个患病,一个照顾,双方都欠缺内心深处的分享和沟通。对患者的一方来说,很多时候都经历莫名其妙的孤单,怀疑自己的生存价值,却苦无分享的对象,而照顾的一方似乎以忙忙碌碌的生活节奏来逃避感觉,夫妻二人借病情维系彼此的关系。
6、由于照顾患者的一方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、心力、金钱,夫妇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,于是出现社交孤单的局面。
7、社交孤单会造成恶性循环。情绪病人需要社交网络的支持,一旦社交网络缩小,病人情绪会更加严重,于是更依赖配偶。而照顾的一方也需要社交生活,以减轻压力,否则就会孤立起来,照顾配偶便成为生活最大的目标。(待续 2014-7-28)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4-8-25 23:02:01 | 显示全部楼层
睇佐个月。。我发觉在思想的层次上有佐好大既升华~~唔错唔错。。顶一个。。。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4-9-8 17:50:27 | 显示全部楼层
“一、 离婚时选择,而非不幸

我们上一代的婚姻的确存在很多不幸,夫妻之间互不理睬,互相埋怨,已经司空见惯。我曾经观察过身边很多朋友,结果发现十居其九的都是在父母不和的家庭中成长,每一个家庭都是满载成长的泪水。我们成长的时候亲身目睹婚姻的不幸,长大以后,实在千个万个不愿意重滔覆辙。自己婚姻一旦出现困境,就不会忍受下去,想尽办法解决问题,到无计可施的时候,离婚会较容易成一种选择。所谓选择,是主动寻求的意思,而不幸是被动承受的结果。离婚成为选择的途径,换言之,人们相信它是解决婚姻难题的出路,比留住不如意的婚姻好。社会不断改变,离婚渐渐成为解决婚姻问题的出路。”

离婚不是选择,因为婚姻前可以选择,婚姻中没有选择。上一代婚姻存在很多不幸,不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。如现在的年轻的一代这个月结婚,下个月便可以选择离婚,而称之谓选择,我更倾向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什么是婚姻?看完下面的视频,也是能有些不一样的想法?
http://bbs.fblife.com/thread_3201098.html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9-11 00:21:19 | 显示全部楼层
阿铮 发表于 2014-8-25 11:02 PM
睇佐个月。。我发觉在思想的层次上有佐好大既升华~~唔错唔错。。顶一个。。。。

哈哈,我好久没有更新了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我要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本网站由上海海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免费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|手机版|Archiver|沪ICP备09046996号-6|广东人在上海

GMT+8, 2024-3-28 05:08 PM , Processed in 0.296624 second(s), 17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